不怕犧牲、敢于勝利,堅韌不拔、艱苦創業,自主創新、勇攀高峰
2011年8月20日,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同志來到位于四川德陽的東方電氣集團所屬企業東方汽輪機,看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及“東汽精神”的鼓舞引領下,遭受“5·12”大地震重創的東汽迅速恢復和崛起,用短短一年零九個月的時間,在2600畝土地上建成了一個“世界一流”的新東汽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成為全國災后重建的標桿。
1964—1978間,新中國展開了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改變生產力布局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將“三五”計劃的建設重點放在了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川、貴、云、陜、甘、寧、青、鄂、豫、湘等13個省區形成的“三線”區域。在以四川為中心的廣大西南地區,建立相對于全國獨立的、“小而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生產體系、資源能源體系,形成藏鋒腹地的“微縮中國”。
1964—1978間,新中國展開了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改變生產力布局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將“三五”計劃的建設重點放在了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川、貴、云、陜、甘、寧、青、鄂、豫、湘等13個省區形成的“三線”區域。在以四川為中心的廣大西南地區,建立相對于全國獨立的、“小而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生產體系、資源能源體系,形成藏鋒腹地的“微縮中國”。
1964—1978間,新中國展開了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改變生產力布局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將“三五”計劃的建設重點放在了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川、貴、云、陜、甘、寧、青、鄂、豫、湘等13個省區形成的“三線”區域。在以四川為中心的廣大西南地區,建立相對于全國獨立的、“小而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生產體系、資源能源體系,形成藏鋒腹地的“微縮中國”。
1964—1978間,新中國展開了持續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改變生產力布局的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黨中央作出重大決策,將“三五”計劃的建設重點放在了長城以南、廣東韶關以北、京廣鐵路以西、甘肅烏鞘嶺以東的川、貴、云、陜、甘、寧、青、鄂、豫、湘等13個省區形成的“三線”區域。在以四川為中心的廣大西南地區,建立相對于全國獨立的、“小而全”的國民經濟體系、工業生產體系、資源能源體系,形成藏鋒腹地的“微縮中國”。